热点链接:
2010年全国特岗教师热点招聘
点击查看近期全国各地教师招聘
各学科说课稿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设计、学习辅导、学业评价、 教学反思。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内容包括:钻研 教材,了解学生和制订教学计划。
(一)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具体可以包括研读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相关参考资料。
(1) 研读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 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使自 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
(2) 钻研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先通 读教科书,了解全书知识的基本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知识内容的重点、 难点及其关系。然后再深入到具体的每一节课,准确地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 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
(3) 阅读相关参考资料。教师在备课时,要阅读相关参考资料。相关参考资料 除了指目前专供教师用的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外,还应包括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参考资 料,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教师要善于将自己阅读时的所思、所想增补到 教学笔记中,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料。
钻研教材,要对教材的作用是什么、教材的文本有什么价值等问题有一个合理 的认识。教师要由“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把教材当成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 段去达到教学目标。因为教材只是把知识结构呈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确定了一部 分教学任务,但教师理解、整合教学内容应该是有变化的。总之,钻研教材时既要 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灵活运用教材,又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 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
(二)了解学生
教师只有认真地了解学生,才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才 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认知特点、能力基础、生活经验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1)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在备每节课时,要了解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情况 以及学生的掌握状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课堂上详讲、略讲和学生自学的 部分,并做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2) 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理解的 目的性更为明确,抽象思维成为主要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认知 规律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3) 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教师应了解学生阅读、观察、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状 况,对于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归纳的内容,教师可以少讲,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 学机会;对学生不易理解、不能分析的问题,教师可多讲、细讲,以培养学生的 能力。
(4) 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对问题持有不同的 观点。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学 习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
(5) 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各有特点。虽然’ 中学生的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提高,但 他们的身心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尤其在价值观的养成上更需要教师的引导。